close

又一個月過去了,必須要提醒自己停下來思考,不然很容易就會被接踵而至的報告死線推著走。

 

在這的學習方式跟台灣很不一樣(也可能是研究所和大學部的差別),大部分知識的取得和累積是透過課堂之外的指定閱讀、專案研究和小組討論。公部門財務課和決策模型課的上課內容偏簡單,蠻多時候是在討論作業的內容,不過我大都能自己完成,所有蠻多時候會覺得很無聊,乾脆就自己預習下個章節,或是用來思考專案的內容。課前預習寫作業、上課複習或詢問教授不懂的地方,這樣的學習模式會比"傳統"(對台灣而言)的課中聽講、課後練習來得有效果嗎?另外有一點很不一樣,美國的教授很注重觀念,從零到一的過程,上課都只講大方向,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相關細節。說真的,我還沒有很習慣,同學說的意見是對的嗎?我的想法是不是錯了?「對」或「錯」像是根深蒂固在自己的腦海中,無意識地就會想做出評斷,即使明明知道不是二分法這麼簡單。作業的成績不是根據對錯來評分,而是依照完成度,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太棒了,或許答案不正確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老師跟本還沒教。至於報告,教授會給內容要涵蓋的大方向,也沒有標準答案,文章的好壞與否,要端看你的論點和例證是否一致,是否有說服力。我想透過這樣的"自我訓練",可能真的比"單向式教學"還來得更有效果,而且更長遠,不過前提是自主性要很夠。


最近在研究2005年卡翠納颶風侵襲時,紐澳良區的防災系統失效的過程和原因,看似設計不良、年久失修,但背後的原因是群龍無首,責任分配不清,再加上政府(應該說大部分的人)不重視天然災害所帶來的巨大威脅,沒有人想現在花大錢去防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的未定損失(如果聽過時間價值的話,應該會知道30年後的1塊現值大約2毛不到)。很多政策的成功或失敗,其實跟當地文化和當時的社會價值有很大的關聯性,經過2012年的珊蒂颶風重創紐約市之後,大筆的資金投入研究和防災系統的建立。另外有門課,是在討論哪種政策最適合墨西哥灣沿岸的城市,加蓋堤防、實施嚴格的房屋規範(變成高腳屋)、海岸保留區,或者是政府購產遷移高危險區,我透過閱讀大量的文獻和政策研究的書籍,了解到一個政策從頭到尾的過程和當中的關鍵,真的是一門大學問。小組討論的時候,我將書本上的方法介紹給組員,並且運用在我們的報告中,真的很有成就感。雖然我沒什麼實務經驗,但經過模擬的政策分析、各方溝聽協調和達成共識的過程,感覺好像真有這麼一回事。

 

除了實務的能力培養,對於政治以及公共行政的理論分析也著墨不少,像是兩者間的關聯,該分離或是結合(即使實際上不太可能完全分離),或者是公共行政在憲政體制與代議政治下應該扮演的角色,又或者好的行政官員應該實踐哪些行為,以及政策背後的策略。最近則是在念到關於公民組織的組成性質,與其存在對於公共領域的貢獻,像是教育公民,公共商議、集結共識,監督政府、影響政策,甚至實踐直接民主,公民成為政策決策的一員。在每周的閱讀評論中,我寫到關於台灣的現象,公民意識和民主素養的缺少的程度比近年來的美國來嚴重許多,受到(早期)威權政府影響的長輩也一再呼籲孩子不要接觸政治,不然就會同流合汙,而且結構性的問題,根本無法做出大的改變。政府從不鼓勵民眾參與(干預)政策的決策過程,在代議政治下,人民只能透過選票來實踐民主,想當然爾公民的權力無法展現,人民也無法透過參與實際的公共議題討論來培養民主素養以及能力。雖然大型的示威抗議幾乎每兩個月就有一次,但是人民無法從活動中獲得更完整的政策資訊,也根本沒有機會實踐公共商議,更別說要集結共識,影響決策。就算有官員出面接受陳情書,承諾會反映民意,但大多沒有實踐。不中立的媒體,卻是大多數人接受資訊的主要管道;最具代表性的立委,卻大多是為自身、為權勢、為黨的利益服務。在種種的困難和不公不義之下,真的很難看見希望。不過,如果真的能夠了解背後的原因,以及能夠運用的方法,說不定有這麼一點點機會可以改變。  (新發現:  德國的「遙控民主」實驗)

 

來說說生活吧。 有點想家,開始吃膩自己煮的飯,跟室友和所上同學相處越來越好,每個周末都有新鮮事: Potluck、生日趴、爬山賞楓、到農場採蔬果。第一次和花花分隔兩地慶祝927交往紀念日,很不習慣,卻也想辦法在不同地方看同一部電影、玩同一個遊戲。發芽→開花→(結果)。徬徨的上一個,未知卻期待的下一個。說也奇怪,我總覺得來美國之後,聊天的時間反而變多了,也可能只是錯覺,但結果一定是好的:) 媽咪說她都把會講話的喬巴時鐘當作是我,可見她有多想我,我其實也會想她。早餐清一色麥片加牛奶,中餐、晚餐就是澱粉+肉類+青菜,依造食材做排列組合。是說我九月的吃飯錢(US$180)比在台灣花得還要少,由此可知自己煮飯真的有多省!瓦斯電費分攤下來($30)也比自己住還要少呢!

 

今天,十月一日,聯邦政府第三次被迫關閉。我不是公民,更不是政府官員,竟然也可以被影響... 拜託,我想去國家公園,當然我其實更想去看花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jordan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