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遲了二十天的月刊,醞釀之後的香醇。

轉眼間,MPA的第一個學期結束了,幾位同學在臉書上發表終於熬過這學期的訊息。我不像他們,還沒有full time 或 part time job,所以無法體會他們蠟燭兩頭燒的艱苦。但下學期開始實習之後,或許我也會發出同樣的心聲。

 

總體來說,我學習到最多的不是課堂本身的內容,而是和組員、同學互相交流討論過程,分享彼此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有時候別人問了蠢問題,會先偷偷在心裡笑,但又馬上思考,為什麼對方會有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其他人也有遇到類似的困擾?畢竟每個人切度的角度都不一樣,說不定真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小組的作業或報告上,我還是改不了一貫的作風,寧願自己多做,也不要讓不積極的組員搞砸。幸好同組的組員還有其他人跟我一樣認真,所以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很有趣的是,他們似乎比我更在意老師心中的「標準答案」,不停想從老師那探聽正確的作法,我以為這是華人教育下才有的習慣動作。或許是工作之後,也會想先摸清楚老闆心中的那把尺吧,不然有時候忙得焦頭爛額,老闆一句不對,馬上就前功盡棄。

 

當我知道自己觀念課最後一個研究報告拿A時,真的很開心,這代表自己雖然英文不是挺好,但研究分析以及英文書寫表達能力並不輸給班上的同學。這是我來美國念研究所前做擔心的事,害怕自己因為語言能力不足,而跟不上其他人,或者對學習造成阻礙。經過幾次面試和口頭報告之後,漸漸理解到,語言只佔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部分,根本不需要艱澀的字詞或換句。如何用簡單的句子,有邏輯的組織,在最短的時間讓對方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這才是王道。當然我明白自己的發音還是有很多要再加強的部分,但學習到「英文式邏輯」的組織能力,是個很大的收穫。

 

溝通課最後的主題是Networking,教導我們培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這個題目早已是老生常談,但是當講者根據學期初、中、末的問卷調查,運用電腦描繪出MPA同學之間關係,再透過分類進行分析時,真的很令人驚艷。例如其中一個發現是,國際生女性較少跟其他群組互動。課堂上又提到,有些人是位在人際關係的關鍵節點,只有他/她連結其中兩個群組。因為是唯一可以建立溝通管道的人,所以非常重要。課程結束之後,我馬上意會到,自己在MPA兩年中建立的Network很可能回台灣之後就幾乎歸零,想想有些難過。反觀,我應該更珍惜在台灣的人際網絡。因此利用新年的祝福的機會,我向二十幾位重要的人生導師們分享我這半年來的學習與成長,希望能藉此保持連結。截至目前,收到八個的回覆,其中幾位也分享他們的近況給我,真的很開心=)

 

很期待,未來的四分之三,我想會更充滿挑戰。

 

DSCF7411  

模型課老師 Minyoung Kuo 與其中兩位組員 Matt St. Pierre (左) Matthew Lowney (右)

 

DSCF7413  

觀念課和溝通課教授 Prof. Rubin

 

DSCF7577  

觀念課組員 Zoe, Erin, Saira

 

DSCF7766  

財務課教授 Prof. Matk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mjordan35 的頭像
    tomjordan35

    *~花草居~*

    tomjordan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