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方面的建議
我等很久了!

~~~


作者 a108423 (銘) 站內 AIESEC
標題 [ICX] 和教授諮詢中文TT這項計畫


剛剛和工學院教工程圖學的老師請教我們得計畫,
老師之前在業界有十幾二十年的工作經驗了,
這次去找他,真的得到很多東西。
從業界的思考模式,和我們自己預想的真的有差。


他看完企劃書,第一個問的問題是,
這是個人進來,還是團體?
或許這個部份,企劃書要寫的再清楚一些。

再來他丟出來的問題,
這位研習生有一年50萬的價值嗎?
老師在看完企劃書後,
已經開始計算行政費用接待費用加上新資,一年的總合了。
這就是業界思考的角度。

我給他的答案,他們的專業背景(學校排名)、中/英語能力、創新思維。
這三樣答案,他對我們的回覆是:
新加坡和香港的大學排名高於台大很多,但其實學生的素質,
台清交不比新加坡、香港差。只是新加坡、香港有較多的經費,
且發了較多的論文而已。關於中/英語能力,對科技產業而言,
並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台清交的學生,英語程度其實也不差了。

對於我提到的這些效益,老師的感覺是,這些都不夠具體!!
業界想要知道的訊息是,這個人進來,它的價值在哪裡,
他值得公司付出50萬嗎???
創新思維、英語能力,都無法創造實際的價值。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老師給我們的建議,對於新加坡長期這個專案,
或許我們應該先從EP方面下手:
先從了解EP的資訊出發,要到新加坡、香港EP的資訊;
有多少人、科系分部、主修什麼課、有沒有畢業論文。
或是往年歷屆的資訊。如果我們只要raise四位,
那麼就乾脆要到所有已經raise的EP,
得到他們所有的資訊(科系、修過的課程、專題...)
之後針對這些找公司。這樣當我們提案給公司時,
已經有"一個人"這樣具體的內容和公司討論了。
再來就是告訴公司,這位研習生的效益在哪裡?
所以,資料越多越好,盡量得到詳細的資訊!


再來關於一年半的限制,我們應該在企劃書,或是告知公司的時候,
解釋一年半後工司可以主動和研習生私下續約。
因為公司可能心裡會有這個疑問,但不會提出來。



最後,他告訴我們一些很實際的觀念:


公司沒有問題,不是好現象

會買的人,總是最會嫌的人。當你發現客戶一直刁難你,
代表他真的很關心這個產品,他會一直問問題,其實是好現象。
如果客戶的反應是:恩恩.....不錯不錯,我會考慮看看
那很可能是沒有希望了!


別人丟問題,千萬不能沉默

身為一位行銷專家,別人丟問題刁難你,再怎麼樣都要回覆。
ex 你的問題很好,那我們的計畫其實是這樣的......。
並且記住,你這個計劃價值在哪裡!


最後,這個計畫,先說服你自己!

能說服的了你自己,你才有這份自信去向客戶介紹你的產品!!


他還有提一個有趣的想法:你的目標達成,代表你完成了80分,而不是100分!
這個想法,就丟給大家回去思考囉!!



有待過業界的,思考模式真的不一樣;很實際,一切都從數據出發。
ex:你說這個計劃好,請給我數字,他好在哪裡!!!

提供這樣的資訊,不論是ICX 或是ER,希望大家一起學習!


~~~~

心可以單純
但思考絕不能簡單


多嘗試
沒甚麼好怕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jordan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