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象徵中國進入現代化國家的巨大工程
不但考驗工程師的技術
後續的問題也值得大家探討



長江三峽大壩



1.建造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長江上游頻發洪水,屢屢威脅武漢等長江中游城市的安危,因此三峽工程被重提。毛澤東1953年初,視察三峽時,曾說:「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後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後,才能作出決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水調歌頭•游泳》)的詞句表示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並指定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督辦。



2.工程項目

  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修建臨時船閘。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志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

  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1998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泄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一階段,水流通過導流明渠下泄,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通過。2002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後被拆除,三峽大壩開始正式蓄水。2002年11月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志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通過泄洪壩段下泄。2003年6月1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7月10日,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標志著三峽二期工程結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併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泄沙通道。預計整個工程將在2009年全部完工。



3.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所謂的中國三峽大壩工程即是在長江上興建水庫,這項工程為世界上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大壩的蓄水池長約400英哩、面積約15萬英畝,發電量可達180億萬瓦,電力足以供給偏遠的省份,而且還可以防洪以及便捷長江上游的水運。長江總長3,900英哩,為世界第三大河川,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遜河。長江及其支流沿岸共居住了4億多的人口,其流經世界三大著名峽谷: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而在三峽大壩完工後,這個地區的景觀將有很大的改變。

  三峽大壩的水庫水位標高175公尺,共有十九個縣市的十三個市、一百四十個鎮、四千五百個村受到影響,需要遷移人口有725500人,被淹沒的農地面積達28700公頃,由此數據看來,長江流域的生態將會有非常明顯的改變。人可以遷走,工廠可以搬走,但植物走不了!一些原本適合三峽環境的生物卻也被迫遷移,到時也許會有很大的環境衝擊。

  三峽大壩對整個流域地區的環境與生態的影響有好有壞,其可使長江兩岸居民之洪水災害將減至最低、有助於抑制中下游地區之吸血蟲災害、較火力發電之汙染為低、減低洞庭湖之淤積問題,但其負面影響也不少,其將使古蹟與農田被淹沒、居民的遷移、新市鎮之建設所造成的環境不平衡,對某些稀有水生物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對各種動植生態的影響等,而水庫的完成將會對附近的氣候有明顯的影響,年平均風速和相對濕度將會增加,夏天的月平均溫度將可能降低,冬天的月平均溫度將可能升高,最低溫度可能升高3度,如此的改變將牽動著長江流域的天然氣候及水文型態。

   水庫的水體在四月至五月間溫度會升高的較慢,下游河水溫度要到達魚類孵卵所需的溫度將遲二十天左右。水庫內流速降低後曝氣能力與汙染庫擴散能力降低,對區域內的水汙染排放量必須將強管制。以埃及阿斯旺高壩為例,影響尼羅河生態環境特為嚴重。他們指出尼羅河三角洲受到海水沖蝕,某些地方的海岸線向內陸推移數公里,而海水入侵尼羅河三角洲之後,使該地區肥沃的農田開始老化。又由於尼羅河富有影養的沈積物減少,使地中海東部的漁業生產下降了百分之九十,這對地中海東部沿岸的經濟是一大打擊。



5.對古蹟方面的影響

  三峽水利工程隨著工程第一期蓄水逐漸達到135米,中國一批珍貴的古蹟和文化遺產也隨之被淹沒。長期以來被受關注和爭議的三峽工程,隨著第一期的蓄水目標接近到達135米,一批中國的楚文化的古蹟,遺產和瑰寶伴隨著庫區水位的上升,永遠沉沒江中。

  在第一批被淹沒的文物當中,有集水文、書法、詩詞於一體的白鶴樑石刻,廣為人知的張飛廟,以及極具考古價值的古墓等珍貴文物。其中,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白鶴樑石刻位於長江江心,每逢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樑。白鶴樑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還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餘(魚)”之意。建於蜀漢末年、紀念三國名將張飛的祠宇,廟內的文物,多為稀世珍品。素有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鐫刻絕世“三絕”的盛譽。廟前更有“浩氣長存”的巨幅摩崖。

  在三峽工程做可行性研究的時候,以及做總投資預算的時候,就沒有給三峽文物的遷移和保護一分錢。所以在文物保護方面就是一個大悲。

  長江和三峽一帶是中國兩大文化脈系的楚文化的中心。這裡薈萃了豐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文物古蹟和瑰寶。由於其所處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很多文物還沒有被考證和發掘。盡管一些專家學者、仁人志士在三峽可行性研究時自籌資金對三峽周圍的文物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察,但是他們的努力並沒有能挽救並改變大量珍貴文物沉沒江中,永遠消失的命運。由於三峽工程文物保護的經費沒有著落,最後只能擠用移民安置的撥款。

  據報導,三峽工程在建成蓄水後,區域內地面、地下文物、古遺跡、古遺物等1200多處文物會部份或全部被永久淹沒,其中包括遍白帝城、張飛廟、石寶寨、名山鬼城、白鶴樑、古棧道、摩崖石刻、屈原祠、昭君故里等。

  到第三階段,也就是2009年完全竣工時,水位將會升高到175公尺,將有13座城鎮遭到淹沒,130萬人被迫遷移,區域內13%即39處人文自然景觀,將遭受到全部或是部分淹沒的命運,例如白帝城、鬼城酆都等,都將從山頂變為水湄,屈原廟和張飛廟預計遷址重建,三峽中著名的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等則永不復見。

  話雖如此,當地政府也在積極規劃新的旅遊景點,如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就已在三峽大壩附近開闢了一批新景區─九畹溪漂流旅遊區、泗溪風景區和鳳凰山「高峽平湖觀光區」等。



6.經濟效益預估

  三峽永久船閘三峽工程主的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歷史上,長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時,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荊江)都要採取分洪措施,淹沒鄉村和農田,以保障武漢的安全。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


7.結論:

  總體來說,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構想已經違背了安全可靠和整體經濟效益的原則,即使技術可行,也要承擔很大的風險,中共當局應當記取黃河三門峽水壩的失敗經驗教訓。長江三峽大壩是舉世無雙的超大型水壩,將來建成後有任何的損失不但關係長江中下游沿岸數億居民的生命保障,也關係炎黃子孫數萬年的生命保障。
  根據地質學的觀點,長江流域定期的氾濫和洪水都是有一定的規律,氾濫將給中下游帶來肥沃的泥土土壤、和天然的肥料,而且氾濫將重新改變長江的流域,換句話說長江將會自行調整蓄水量,一切人為的改變將違背自然的定律,而且建造長江三峽大壩將會造成東南沿岸的生態衝擊,這些都是無法去預料的。有很多的觀點都證明長江三峽大壩的建造不論局部或者是全面性的改變環境都是無可避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jordan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